资料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临沧市镇康县凤尾镇:傣寨和谐结纽带 和平共融筑新篇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2日 15:21:15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临沧市镇康县凤尾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傣族寨自然村与和平自然村“两村”融合发展中迈出了坚实而富有成效的步伐。

  空间互嵌促融合 共建共享大团结

  凤尾镇通过优化村落空间布局,实现傣族寨与和平新村物理空间上的互嵌。新规划的村庄,合理布局各项设施,配套完善串户道路、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并重点对村活动室、农户庭院周围美化绿化亮化、娱乐健身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再提升完善,村内软硬件设施大幅改善。共享的基础设施环境则进一步增强了村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打造了一个共建共享的和谐村寨。

  经济互嵌齐发展 共事共乐促繁荣

  凤尾镇以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为核心,通过开发沿河水景观、栈道,以及休闲农业体验园等景点,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活力。同时,完善路牌路标等旅游标识,精心设计多条旅游路线,促进资源有效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针对两村村民,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竹编、美食特色小吃制作、坚果种植等课程,共举办9场次培训,参训人员累计达320人次,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创新打造两村田坝田园综合体,深入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趣休闲以及乡村美食与特产等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与此同时,通过促进傣族寨与和平新村在经济上的融合发展,实现了村民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强强联合,不仅提升了村级经济整体竞争力,还显著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

  文化互嵌增认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例如,通过傣族泼水节、舞蹈比赛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民族特色,还创造了一个平台,促进各族群众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依托凤尾镇中心幼儿园,“小手拉大手”中华文化宣讲活动覆盖了从幼儿到成年各个年龄层,普及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此外,两村还积极鼓励村民摒弃陈旧风俗,推行适应现代社会的文明新风,通过座谈、宣讲和示范行动,逐步改变传统陋习,逐步构建文明高效的新型村寨。多层次、多维度的活动极大增强了村民对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社会互嵌共治理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两村建立健全了村级联动共治的机制,村民通过村委会参与两村重要事务决策,提升了民主管理水平。并以“协商在基层”为契机,以县政协搭台,组织各利益方代表(村“两委”、村组干部群众、驻村工作队)围绕傣族寨自然村、和平新村村容村貌整治、旅游功能完善、项目规划上报等方面提出协商建议,受邀参加协商会议的县发展改革局、民族宗教局、农业农村局等县级部门,积极回应群众提出的问题,排忧解难。依托项目支撑、发展观光农业”的共识,社会力量、干部群众参与工程实施,形成共建共享的建设格局,为两村互嵌治理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凤尾镇在“两村”融合发展中的实践,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体现。这里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汇聚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浩瀚星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云南网通讯员 杨想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