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中央定点帮扶工作以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始终把增进“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项目实施+资源引进+民生改善”的定点帮扶模式,让“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共同体理念,在边疆各族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携手共建种下粒粒“石榴籽”
以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中国东航的资源优势,在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积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落实落地。依托中国东航援助的勐来乡青贮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沧源南滚河第一村乡村旅游合作社蜜蜂产业园等,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东航帮扶资金实施一批示范村建设、危旧房改造、饮水工程等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组织基层干部、产业致富带头人、县乡村三级干部、产业带头人等近7000人次,参加东航联合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开展的各类培训,推动实施沧源东航乡村振兴大学堂、教育部教师司助力沧源教育发展教师培训项目等,不断筑牢扶智与扶志的基石。依托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降低各族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率,2019年至2021年共有2796名群众获得理赔220.4万元。在班洪、班老、芒卡等地的橡胶、蔗糖产业实施“保险+期货”项目,2019至2021年胶农、蔗农累计获得理赔360.61万元,切实保障了农民利益。截至目前,中国东航共投入各类定点帮扶资金13396万元,不断改善边疆地区民生福祉,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沧源各族群众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
互嵌共融浇灌灼灼“团结花”
聚焦“四个与共”的思想共识落实定点帮扶任务,让各族群众在交流、培养、融洽感情中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联合组织县级医疗机构到上海市国妇婴医院学习考察,促进双方在远程医疗、科研、学习进修、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医疗协作。助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续签新一轮助力沧源县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合作协议(2024年—2026年),致力培育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等“三支”队伍,打造5个特色优质学校。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通过中国东航顺利开通从上海经停昆明飞至沧源的航班,推动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合作,并组建团队到沧源旅游、康养,为沧源旅游产业聚人气、增效益。把“结对认亲”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通过党支部结对帮扶,在基层治理、支部共建、党建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开展结对活动,曼来村危房改造、直饮水提升及部分五保户居民房屋修缮等问题得到解决,6名重度听障患者获得实施人工耳蜗手术,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被时刻挂在心上,让各族干部群众密切了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浓厚了精神共融的良好氛围。
并肩共筑结出累累“幸福果”
双方用心搭好“连心桥”,定期开展互访互动,持续推进结对关系衔接、龙头企业招引和社会力量动员,推动了沧源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竹编培训班,帮助农村残疾人提升技能,实现就业、创业、增收。依托中国东航的社会资源,实现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专家和等蜂来公司技术人员长期驻点,开展蜜蜂育种、授粉、采集等科学研究,建设沧源中华蜂交尾场和育王场,推动沧源蜜蜂产业提质升级,“沧源黑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蜜蜂研究所沧源试验站获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二等奖,蜂农人均收入较2019年翻两番。持续优化消费帮扶模式,大力拓展沧源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沧源企业茶叶、肉类等产品销售累计超过7000万元。实施定点帮扶农副产品免费运输项目,签订《定点帮扶乡村振兴农产品运输合作协议》,为沧源提供航空货物运输服务,免费运输农副产品432.86吨。
多年的定点帮扶,推动了沧源和中国东航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往来和交流合作,增进了双方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在迈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更加甜蜜的幸福硕果。
云南网通讯员 肖娴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