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边疆民族地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践与提升路径——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16:00:24  来源: 文山日报

原标题:边疆民族地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践与提升路径——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在做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生活的建设也极为重要。近年来,文山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抓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沿边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增强,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

党的全面领导: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筑牢稳定政治保障

长期以来,文山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筑牢稳定政治保障。一是坚持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作为首要任务。在全州全覆盖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宣传教育,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上好“感恩课”“爱国课”“国防课”“团结课”等“四堂课”。二是深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实施“红旗飘飘”工程,3.2万户边境群众规范悬挂国旗,实现了从“家家飘扬红旗”到整个“边境地带全面红”的显著跃升。三是以党建为引领,做好绿美建设一直抓。把环境卫生、庭院整洁等内容作为村民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利用传统手工艺品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四是自建委员会等“村民自治”文化基础形成。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员村民筹资和投工投劳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如马关县茅坪村村民家门口随处可见“晨起五件事”小贴士(一查红旗飘飘,二给花草浇浇,三来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把农活干好)是党建引领下群众自治的生动呈现。

深化改革发展: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供坚实物质环境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新发展阶段的到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刻变化,各项改革任务也在文山大地得到有效落地落实,全州GDP从2013年554.13亿元增加到2023年1462.32亿元,年均增长8.8%。人均GDP从2013年15720元增加到2023年42689元,年均增长9.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得到切实提高,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民族文化浸润:厚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文山州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山特色文化艺术精品。一是丰富民族文化活动。以“三月三”等节庆嵌入、植入、融入民族团结元素,通过定期举办节日活动,各族群众舞蹈一起跳、节日一起过、幸福快乐一起分享;组建近百支农村文艺队开展文体活动1050余场次5.6万余人次,让各族群众拉近距离、增进友谊、促进团结。二是着力加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把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名村、保留民族传统的村落,以及展现民族传统建筑风貌的建筑群落。三是传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各民族文化元素,传承发展非遗项目,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和“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不断拓展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

强化精神引领:传承红色基因以坚定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文山州全境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又是云南石漠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文山州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孕育出“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并一以贯之长期坚持。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建立老山精神教学点、西畴精神教学点等教育基地,辐射覆盖甘屯红军陈列室、老山主峰、东升村等现场教学实践点30余个。二是融入理论学习,将“西畴精神”“老山精神”融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教育培训等实践活动中,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三是融入各行各业实践,突出“扎根边疆、心向中央”边疆党建的文山特色,把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的苦干基因和“老山精神”的红色基因融入各级各部门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之中,激励边疆各族群众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建设家乡、戍边卫边的理想信念。

聚焦公众需求:着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文山州结合地方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嵌入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打造更加符合边疆地区特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一是聚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短板,不断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总馆下基层服务制度,建设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城乡特色阅读阵地。二是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建成“书香文山数字农家书屋”,努力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新体验、新场景。三是结合乡村文化建设,将传统村落、非遗文化传统项目与田园风光有机融合,打造出民族纺织馆、乡村书吧等乡村文化公共空间,并引入当地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开展创作、技艺展示等艺术普及系列活动,助力全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深化价值导向:大力弘扬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山州大力弘扬及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发展。一是不断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宣传,引导群众健康文明生活,增强宗教界人士的爱国情怀、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对民风民俗、祭祀祭奠、民族文化节日等作出明确规定,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节约化、民间习俗文明化,逐步形成全社会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和建设文明的良好风尚。如富宁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约’出新风尚‘会’出新活力”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黄心茹  李晋如)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