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走进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贺派村芒那自然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红糖小作坊里炊烟袅袅、糖香扑鼻,民族团结广场上孩子们正在嬉笑打闹,迎面走来的村民神采奕奕,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民族团结”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芒那徐徐展开。
近年来,芒那自然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新篇章。
深化党建引领,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以“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院坝会等为平台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进一步凝聚民族团结进步思想。通过采取自组织、自规划、自筹资、自管理、自宣传、自维护“六自”模式建成民族团结广场,并在文化墙上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内容,切实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发展甜蜜产业,铺就民族团结“致富路”
芒那自然村将甘蔗作为本村丢不起、不能丢、丢不得的主导产业,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手工红糖制作、蔗稍养牛等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2024年,全村共种植甘蔗520亩,产值达170万余元;共有红糖小作坊22户,肉牛存栏45户650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4万元,实现了“家家有增收渠道、户户有致富产业”,一根甘蔗让村民过上了“甜蜜生活”。
强化基层治理,奏响民族团结“和谐音”
芒那自然村强化网格化管理,以5-10户为单位,在保持统一编码管理的农村网格基础上划分“微网格”6个,每个“微网格”推选1户党员中心户或选配1名微网格员,探索“自然村长+网格+警格”治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开展“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评选活动,2024年全村共评选出优秀家风家训26条,有效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将环境卫生打扫、厚养薄葬等纳入村规民约,形成“芒那幸福三调”,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近五年来,全村无一件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基层治理和顺有效。
提升人居环境,共建民族团结“新家园”
针对污水横流问题,芒那自然村坚持不等不靠,在村党总支引领下,召开群众会议,与群众一起商议,按照干什么、怎么干的思路,采取乡党委统筹一点、村集体经济支持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乡贤能人捐赠一点、企业社会组织赞助一点、挂钩点位帮助一点、项目奖补一点的“七个一点”模式筹集物资和资金24万余元,通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480余人次,硬化污水沟1200余米,节约用工费用24.8万余元,有效治理污水横流问题,村容村貌“焕新颜”。
云南网通讯员 陈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