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是怎么出台的
作者:张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进行了思想上、理论上的正本清源,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关于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和《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这两个文件出台标志着在中央指导下民族工作的彻底拨乱反正。那么,《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为什么要制定,又是怎么出台的呢?
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全省民族工作战线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否定了“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这是我们党在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之后,民族工作拨乱反正步伐加快,平反冤假错案,对各族群众的财产损失进行了赔偿,对被毁的宗教寺院给予恢复重建,初步澄清了民族工作上的大是大非问题。所有这些,各族群众都比较满意,云南全省出现了基本稳定的局面。1979年3月,中共云南省委决定设立省委民族工作部,撤销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同时,中共云南省委从省级机关抽调了一批干部,组成五个民族政策检查组,分别到红河、文山等自治州及思茅、临沧等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再教育,结合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全省在基本稳定的同时,不少民族地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族干部和群众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反映了许多新的意愿,并产生了许多新的纠纷,比较集中的是民族自治权利的落实问题。有的要求根据民族人口比例,相应成立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有的要求解决民族干部数量少、民族领导干部数量更少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应对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研究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措施,并认为有必要系统地向中央汇报请示,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请中央给个“说法”。于是成立了汇报小组,到北京向中央汇报。1981年2月,中央书记处组织汇报会,专题听取中共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关于云南民族地区情况的汇报。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对待民族问题必须从战略上考虑,不要在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首先要明确我们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什么……”一下子把大家的思路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引导到从党的根本宗旨、方针、政策上来看待民族问题。站在全局高度,中央领导同云南的同志就如何加强民族工作10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初步意见。会后形成了《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初稿。随后,中央政策研究室调研组专门来到云南,几次召开民族干部座谈会,听取各民族干部的意见,听取省委的意见,进一步修改会议纪要。7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印发云南省委、昆明军区党委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军委各总部,各人民团体党组。通知中讲明“正式印发云南省委贯彻执行。同时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参考”,并强调“云南省委在贯彻执行这个纪要中,凡需要中央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望积极帮助解决”。
《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关于民族问题“不再是阶级斗争问题,而是民族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问题,其核心是发展问题”等观点。明确提出:“党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坚定不移地关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重点就做好云南民族工作提出了十个问题:第一是多民族边疆省是云南的基本特点,民族问题在云南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第二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坚定不移地关心、帮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第三是我们党要经常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发展,这是发展各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前提;第四是我们党要经常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在经济上的发展;第五是我们党要经常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在文化上的发展;第六是正确、全面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七是抓紧处理好民族遗留问题,进一步落实好人的政策;第八是加强对敌斗争,保卫祖国边疆;第九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第十是坚决执行党中央决定的“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的调整,在政治上进一步的安定”的重大方针。这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开放后民族问题的指导性的重要文件,是党的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云南民族工作在思想路线上实现了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
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传达贯彻《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通过实践顺利地解决了那一时期的民族问题,使云南民族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体现了中央对云南民族工作的关心,是改革开放背景下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云南民族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