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德宏盈江铜壁关乡:以“五用五进”系牢民族团结精神纽带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4日 14:54:13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盈江铜壁关乡:以“五用五进”系牢民族团结精神纽带

  近年来,铜壁关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推出“五用五进”工作法,即用好宣传队、宣传媒体、宣传专栏、宣传咨询点、宣传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村组、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场所,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体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铜壁关乡大地常开长盛。

  用好宣传队

  让团结之声传进前村万寨

  组建特色队伍,构建宣讲矩阵。一是成立民族团结宣讲队,深入31个村民小组开展“院坝讲堂”“火塘夜话”,用“家乡话”讲透“国家事”。二是组建“双语文艺轻骑兵”,组织景颇族、傈僳族、汉族乡村组干部,在民族节日、赶集日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惠及群众1.2万人次。宣传队创新“田间课堂”“地头宣讲”,将政策解读与春耕秋收、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用好新媒体

  让团结之光照亮网络空间

  构建“线上+外宣”的融媒体矩阵,打造指尖上的民族团结教育平台。线上运营“魅力凯邦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党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团结进步典型案例。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投放宣传内容,在学校,通过广播站、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让900余名中小学生每周接受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企业,利用微信群推送“民族团结政策100问”,在车间张贴“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标语。

  用好“民族手工艺”

  让团结之美融入日常生活

  聚焦“日用而不觉”的浸润式教育,鼓励全乡“能工巧匠”制作兼具实用性和文化性的宣传品,让民族团结理念融入群众衣食住行。定做印刻含有“石榴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语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案的手提袋,向群众免费发放400余份。在中小学校发放“民族团结书包”“文具套装”,在幼儿园定制民族卡通形象贴纸,让青少年从小种下团结的种子。宣传品设计注重地域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宣传海报,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发放印有各民族祝福语的宣传小册子。这些“会说话”的宣传品,让民族团结从“墙上”落到“手上”、融入“生活中”。

  用好“便民咨询点”

  让团结之情温暖群众心田

  在赶集日,乡各办、中心在人员密集处“摆摊设点”,推行“政策咨询+民生服务+普法宣传”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提供民族政策解读、法律条款阐释、助农扶困等服务,既送政策、送技术、送健康,又收集群众对民族团结工作的意见建议,转化为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用好“宣传专栏”

  让团结之魂浸润乡村角落

  在全乡4个行政村、3所学校建设主题宣传阵地,打造永不落幕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堂。在乡政府便民大厅、村委会设立“政策橱窗”,定期更新民族政策法规、惠民政策解读、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成为群众了解政策的“明白窗”。打造“校园专栏”,在中小学校设立“民族文化角”,展示各民族服饰、乐器、手工艺品,开设“每周一民族”知识展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五个认同”。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如今的铜壁关乡,各民族群众在“五用五进”的浸润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展望未来,铜壁关乡将持续深化“五用五进”工作法,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更加牢固,让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脚步更加铿锵,各族群众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携手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铜壁关乡篇章。(盈江统战民宗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