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哈尼绣娘“绣”出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9日 14:59:40  来源: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原标题:哈尼绣娘“绣”出美好生活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南糯山村大巴拉寨,68岁的哈尼族传统手工刺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金梅神采奕奕,刚起床就准备赶往村里的哈尼服饰制作技艺传习所工作——为一个研学团队讲解哈尼族的服饰、历史和民俗,带他们体验传统的哈尼刺绣。

李金梅展示哈尼刺绣服饰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妇女,把祖先们迁徙时翻越和蹚过的高山江河,浓缩成图案刺绣在服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哈尼族服饰有所区别,服饰上的图案故事也不同。”“哈尼刺绣中的彩线搭配也是有规律的,都是智慧的传承。”李金梅介绍起哈尼族服饰头头是道,在当好哈尼族文化“翻译者”角色上干劲十足。

  “2000年1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有个外国友人问我哈尼刺绣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故事和历史?我当时没有回答出来。”回忆起自己与哈尼刺绣的渊源,李金梅感慨地说,正是那天的一连串问题难住了她,她才决心在往后的时间里走遍村村寨寨寻找答案。

  从2000年起,李金梅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深入到各个哈尼村寨,走访老人收集哈尼服饰和刺绣的图案和故事,这一走访就“走”了15年。从一开始的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定乡、布朗山乡等乡镇,到后来足迹范围扩展到了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这期间李金梅共收集具有哈尼族特点的民族服饰和刺绣500多件,其中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衣服166件,还整理出32个传统哈尼刺绣图案的来历含义和绣制传统哈尼图案的口诀,并使用中英文编辑成册出版,命名为《图说哈尼/阿卡绣》。

  在与哈尼刺绣“碰撞”的这些年里,她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的非遗展览中获奖,先后荣获昆明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中国)暨旅游文化商品博览会刺绣优秀个人奖、2011年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突出贡献奖、西双版纳州工艺美术刺绣(大师)、云南省“最具影响力手工艺老年传承人”、云南省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五届“工美杯”银奖等荣誉。

  2013年,李金梅在南糯山村建立起哈尼族服饰制作技艺传习所,承担起哈尼文化的传承工作。现在已有1000多名周边的村民成为传习所学员,她带领学员们在原来的刺绣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出兼具现代审美和哈尼元素的文创产品,如窗帘、桌布、画框、拎包等实用的刺绣工艺品,让哈尼刺绣焕发新生。(作者 林丽华)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