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保山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0日 11:04:00  来源: 保山日报

  原标题:非遗正青春 传承在当下(旅居云南 好在保山)——保山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腾冲藤编

隆阳甲马画

龙陵纸伞

市民了解傈僳族服饰

  六月永昌,文脉流芳。

  6月13日至15日,承载着悠悠历史文脉的永昌府城仁寿门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一场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文化“盛宴”激情上演。大家站在见证保山文化交流融合的仁寿门城门前,触摸着历史厚重的肌理,感受那些历经岁月长河淘洗而沉淀下来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见证一场传统与未来的双向奔赴。

  “市、县(市、区)协同举办此次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保山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性保护,并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林丽说。

  一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之路的探索,采取创新保护手段、提高保护级别、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培养后继传承人、培育创造性发展能力等强有力举措,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传承中积极创新,在新时代开拓新天地、重焕新活力、展现新魅力。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旅游旅居的“吸睛点”,旅游旅居却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造血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67项,涵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种类,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41项、市级211项、县级210项;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61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86人、市级303人、县级467人。

  “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现场宣传展销、‘非遗有礼—莘莘学子·金榜题名’非遗伴手礼派送打卡(线下)、‘文化遗产日·城市影像诗’摄影作品展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传统服饰志愿者游园打卡等活动。”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科长尚家寿介绍。

  “这是我们经过72道工序,纯手工制作的象达油纸伞,既美观又实用。”“这个是彩陶,是用金鸡的陶土做的,先雕刻再彩绘。”“腾冲中成药制作技艺从明朝天启年到现在已有400余年历史了。”“这是南红玛瑙,历史悠久,既可日常佩戴,又具收藏价值。”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区,象达油纸伞、金鸡土陶、乌铜走银、腾冲中成药、南红玛瑙、“永子”围棋、傈僳族服饰等商品琳琅满目,广大市民驻足观赏咨询。非遗产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彰显了保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底蕴和传承创新。

  “保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当地对其保护传承也相当给力!回去后我一定向亲戚朋友推介保山。”外地游客李先生激动地说。“我今天买了腾药洗发水,还有更戛酸肉。大家应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市民杨凤仙感慨地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优选了全市28个非遗项目参加展示展销。其中,隆阳区优选了云南围棋子(永子)、金鸡土陶、保山玛瑙、下村麸醋、甲马画、保山小粒咖啡、永昌糖渣、瓦渡核桃糖、蒲缥甜大蒜、永昌墩绣、李家屯豆腐、丙麻牛肉手撕烤肉、板桥青龙街百年老字号“桂香楼”糕饼、民间纸扎、乌铜走银、全形拓16个项目;施甸县优选了姚关火烤糖、腌腊、土罐茶3个项目;腾冲市优选了藤编、檊香、中成药3个项目;龙陵县优选了纸伞、傈僳族服饰、腊勐白花蛇舌草3个项目;昌宁县优选了鸡枞、昌宁红茶、更戛酸肉3个项目。

  “肃静、肃静,我们遵从宋时礼法,钦点状元了。”“永昌举子万成龙,高中乙巳科状元!”……

  在“非遗有礼——莘莘学子·金榜题名”非遗伴手礼派送打卡活动区,一场复原古代高中状元的仪式正在上演。演员们身着具有古典文化气息的汉服,精彩演绎了钦点状元、钦差宣旨、为状元公换服、正衣冠、信马游街、三礼桑梓等环节,仪式庄重而严肃。锣鼓喧天,引得众人围观。在此项活动中,所有高考学子凭高考准考证可以领取一份精美礼品,还可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

  此外,在开展传统小游戏游园打卡活动中,还举办了五子棋挑战、投壶、诗词飞花令等活动。大家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心中悄悄种下了保护传承的种子。

  “以前,总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些冰冷的老物件、老技术、老习俗和老传统。今天参加了活动,亲手制作了甲马版画,我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是久远的历史象征,而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基因里的生动符号。”市民张倚嘉激动地说。

  在“文化遗产日·城市影像诗”摄影作品展区,展出了《英雄花儿红》《与咖啡有个约会》《腾冲手抄古纸》《高黎贡山珍稀鸟类》《怒江特大桥风光》《幸福的司莫拉》《祝福中国龙》等80余幅当地名家的优秀摄影作品。一幅幅作品集中展示了保山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和时代发展等成果。

  “摄影作品涵盖了保山重要节庆、民俗风情、经济发展、风光人文等领域,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一段保山故事,能让观众更直观、深切地感受到了保山文化底蕴和人民生活百态。”市文化馆徐雅敏说。

  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未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彦霓表示,保山市将持续加强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搭建“非遗+”多业态融合平台,助力非遗创新转化,不断拓宽公众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同时,全力打造更多丰富多彩的非遗场景,开发更多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塑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非遗IP,让千年传承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闪耀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华。

  记者手记 

  非遗活力你我点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不灭的灯塔,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在保山这片热土上,从傣族织锦上经纬交织的绚烂图景到腾冲皮影戏幕布后光影舞动的千年传奇,从佤族木鼓深沉有力的原始节奏到“永子”围棋中蕴含的方圆智慧……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如同一颗饱满的文化种子,在一方水土播种、生根、发芽后,潜移默化地积淀着当地人文历史发展的厚度,构筑起人们共同的心灵家园与文化认同,成为我们面向未来的深厚底气。

  如何让这些文化瑰宝焕发青春活力?在使其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脉动,走进寻常百姓日常烟火的同时,更需要大家的自觉担当和倾情参与。

  当下,保山861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正以奋进之姿,点燃了保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灭之“灯”。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责任,更是每一位保山人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携手关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让古老技艺在现代产业链中焕发新生,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共荣。

  市民和游客朋友们,您的每一次购买,都是对非遗保护最有力的支持;您每一次带孩子研学传统技艺,都播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种子;您的每一次点赞转发,都是传播保山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只要我们不断增强传统文化认同,凝聚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合力,千年智慧珍贵遗产在现代生活中必定会绽放出时代光华,永昌文脉必将生生不息。(记者 赵其正 吴杏)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