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正文
红河州建水县:“传承+体验”解锁非遗密码,构建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 11:09:17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建水县:“传承+体验”解锁非遗密码,构建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建水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1200余年的建城史,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融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建水的发展历程中,儒学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建水地方特色的文化体系,为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纽带和丰厚的精神滋养。目前建水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2项(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铓鼓舞)、省级11项(碗窑村紫陶工艺之乡、花灯、汽锅鸡烹制技艺、西门豆腐制作技艺、彝族沙莜腔、彝族烟盒舞、建水小调、洞经音乐、建水青花瓷烧制技艺、彝族鼓舞、建水甜醋制作技艺)、州级16项、县级64项。近年来,建水县通过“传承+体验”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非遗传承全面融入现代生活,为各族群众搭建形式多样的参观学习场景和参与传承体验平台,把非遗从玻璃罩里的标本变成街头巷尾流动的生活气息,让各族群众在共学共创共享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构建好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遗进景区,解锁体验新场景

  朝阳楼广场上,老艺人跳起热烈的烟盒舞,围观年轻人举着手机、相机拍照打卡;文庙大成殿前,身着汉服的00后大学生沉浸式体验儒学活动;紫陶街的工作坊里,小学生正屏息凝气地学着拉坯塑形……走进建水的核心景区,非遗正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悄然焕活。沉浸式体验正成为年轻人爱上非遗的密钥。在朱家花园,游客能参与沉浸式“古婚礼”,亲手触摸百年婚俗的温度;在团山民居,建水小调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天南海北的游客一展歌喉;而在蚁工坊、贝山陶庄景区,游客不仅能观赏当代紫陶艺术,还能在工坊亲身体验从拉坯到刻填的全过程。特色旅游街区成为非遗流量入口。夜幕下的紫陶街灯火通明,20余家非遗工坊沿街排开,游客在拉坯机前挥洒创意后,转身就能带走紫陶文创雪糕解馋。临安路夜市里,非遗纹样丝巾、紫陶茶宠等潮玩伴手礼,让传统文化以时尚姿态走进年轻人的旅行箱。

  非遗变潮流,让千年技艺走入Z世代

  非遗由各族群众在具体实践中创造,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建水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谙古老技艺时代价值体现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点燃年轻人的热情。演艺跨界让非遗“活”在当下,朱家花园的“拜寿礼”实景演出邀请游客登台互动,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万;学政考棚临安路“状元巡游”中,00后汉服爱好者自发组成仪仗队,让传统文化成为年轻社群文化符号;燕子洞徒手攀岩传承人的惊险表演,更在快手平台收获千万级流量。节庆IP打造非遗狂欢盛宴,利用国庆、春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彝族“火把节”、哈尼族“矻扎扎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紫陶里紫陶街的紫陶文化节创意市集等年度活动,通过国风音乐节、非遗电竞等混搭玩法,吸引全国各族群众特别是Z世代的年轻人奔赴建水这座滇南小城参与传承体验,深化年轻人对非遗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发展的激情。

  非遗变生活,烟火气里传文化

  坚持非遗创造始于生活归于生活,主动创造体验条件让非遗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而是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流技艺传千年情。非遗技艺集技法、创艺和文化于一体,在传承人的精心操作下,将地道的好食材与好技艺完美融合,通过精心烹制,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非遗特色美食,在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味蕾中变为对建水城市的味觉记忆。清晨的西门豆腐作坊里,石磨豆花香气弥漫街巷;正午的草芽米线店外,游客为非遗美食甘愿排队一小时;夜幕降临,汽锅鸡的醇香从百年老店飘出——这些列入非遗名录的烟火滋味,早已成为建水最生动的旅游名片和建水特色的饮食文化,得到各族群众的广泛认可并在朋友圈全面宣传推介,“食在临安、味在建水”成为各族群众对建水非遗美食的留恋和向往。

  非遗变产业,创新发展添活力

  推动非遗年轻化表达,全面破解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密码。当儒学体验活动通过抖音直播吸引00后围观,当紫陶技艺变身小红书爆款手作体验,非遗找到了与年轻世代对话的语言。以产业链思维撬动非遗技艺传承,“一技传千年”的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制作技艺全面开花,通过“陶文旅”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2024年年产值突破85亿元,带动7万余人就业创业,也让年轻传承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前景。以共享构建全域融合生态体系。从景区展演、研学旅行到民宿餐饮,全县93项非遗深度融入旅游六要素,形成“处处可体验、时时能感受”的文化场域。站在朝阳楼上远眺,千年古城在暮色中流光溢彩。金临安茶苑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唱着建水小调,直播间里年轻陶艺师展示创新作品。当游客在紫陶街的霓虹下举起非遗文创咖啡杯,当孩子们在研学营地兴奋地敲响烟盒舞的节拍——建水正生动诠释着真正活着的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的青春活力,在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传承人的大力支持下,建水非遗正通过“传统+现代”方式融合变成可观可感可享的新兴产业,全面融入现代生活,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持续为构建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不竭动力。(建水县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