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太阳冲的那棵“树”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10:23:41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太阳冲的那棵“树”

  6月,安宁市县街街道王家庄村太阳冲村民小组一派欢腾,苗族青年吹响芦笙,苗族姑娘敬献“拦门酒”,来宾满饮后双手还杯,缓缓进入花山节会场……

  斗牛赛事是花山节的精彩环节,斗牛场有一棵醒目的老李树,缀满黄灿灿的李子,而在茅藁书屋里,还有另外一棵“树”。

  茅藁书屋的主人是83岁的朱文光,这间书屋是以他命名的工作室兼老年协会阅文室,同时也是安宁市2022年建成的苗族文化传习馆之一。

  《百年探路曲》《苗族文学概论》……书屋里的书案上摆放着近百本书,从地方史志到家族谱系,朱文光所著、所编的这些书围绕着苗族迁徙和发展史这个主干,构建出一棵“枝繁叶茂”的苗族文化传承树,枝叶间缀满了服饰、习俗、童话等果实。

  “发源于洞庭湖流域的苗族九黎部落,历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从中原迁徙至西北,部分支系经贵州来到云南,直至定居太阳冲……”在朱文光的讲述中,苗族与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立体生动起来。

  朱文光出生在太阳冲村,曾当过中学教师,期间写(编)出44部苗族文化专著,后调到安宁市原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安宁市委统战部工作,退休后又回到了故土。20多年来,广泛探访省内有苗族生活的县(市),足迹延伸贵州、广西、海南等地,整理了一册又一册手稿。

  “生有所建,去有所归”,这是工作室门口朱文光手写的对联,恰如其分回答了他的初心——把苗族阿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源流追溯清楚,并记录下来交给后人。

  “我甘做执桨的船夫,把安宁苗族文化发展的系列专著当作叶叶扁舟,奋力摇橹,汇入云南民族文化史的江河之中。”溯源求索路上,朱文光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使命和担当。

  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对“苗族古歌”的整理工作。

  在古代,苗族群众通过传唱“苗族古歌”来成风化人、教育后代。“苗族古歌”是2006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据朱文光介绍,安宁“苗族古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史诗、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

  “古苗文接近象形文字,现代苗文是拼音文字,随之变化的就是苗族语言,而苗族古歌使用的是古苗语。”整理古歌的工作,对于朱文光来说充满艰辛,难点之一便是自己不会古苗语,转译过程周折,此外还必须扎到深山村寨里去。

  从最早的磁带录音机到现代的录音笔,朱文光的采访设备已经换了好几种,先后寻访过10多位苗族民间艺人。聊到开心处,老人们便会用苍凉婉转的腔调唱起古歌,朱文光总是屏住呼吸录音,深夜回到住处又边听边记。依然有听不懂的,翌日又去。

  在整理《苗家古俗歌》《苗族史诗》等集册的同时,朱文光对苗语、苗文进行了新的归纳,先后参与编纂《安宁古苗语汇编》《苗汉简明词典》等工具书,为丰富苗文输入法的字库做出了贡献,也为后期的文献整理编撰引入互联网技术打开了新窗口。

  2008年,朱文光被确定为昆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宁市政府积极支持,除建设两个工作室以外,还委派4名在校大学生协助他编辑、整理苗族文化资料。

  “个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就像绣花针、引火绒草,要织出壮观的苗家五色罽衣、让文化火炬代代传递,需要的支持和助力还很多。”朱文光说。

  为保护古苗语,2018年,安宁市委统战部、安宁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安宁市文化馆组织编写《安宁市古苗语汇编》一书;为帮助苗族群众在电脑上应用苗文,安宁市科学技术局拨出经费对苗文字库进行开发,安宁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张文才经过几年的努力才完成了此项任务;2019年,王建祥、张学高、朱小梅等在此基础上开发“苗文电脑教学课件”“苗文电脑点读软件”……这些工作中,也有朱文光及其学生参与的身影。

  花山节当天,云南省图书馆采编部工作人员专程来太阳冲村接收朱文光的赠书。在仔细翻阅了2000余册藏书及资料后,又现场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内部刊物并附上了捐赠证书。一直以来,让朱文光这样的基层文化学者欣喜的是,知名人士、作家、文学爱好者等自己创作或编著的各类著述以及家谱、族谱、宗谱等文献资料,是采编部征集的范围。

  “倾注心血编著的资料能为地方文献库的充实做微末贡献,我倍感欣慰。”朱文光表示,众人携手,优秀民族文化将生生不息。(通讯员 杨蕾)

责任编辑:阎素素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