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活民族文化资源 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
作者:胡玉荣 夏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调研,在丽江古城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细致察看了木府建筑群及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研究成果,特别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云南文化工作的肯定,也给以民族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云南高质量发展增添文化底色。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如今,一座座古城、一个个历史文化名村、一处处世界文化遗址、一座座英烈丰碑,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这是云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云南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使得云南的人文特色愈发鲜明,民族风情愈发浓郁。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仅拥有独特的服饰、语言、习俗和传统节日,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此外,云南的地形和地理环境以复杂多样著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在云南大地上,山地、高原、盆地、丘陵、河流等自然景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地理特征。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景观,这些不仅是云南的生态屏障,也是云南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同时,滇剧、傣锦、紫陶、木雕等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出云南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有力地推动了云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因此,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坚实底色,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双向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云南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积淀,构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高质量发展也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云南民族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国历史上曾出现的经济繁盛时期,通常也是文化兴盛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质量发展同样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用活民族文化资源,助推云南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保护云南民族文化资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应通过口述历史、民族志记录等方式,系统整理并传承云南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云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的创意潜力,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设计等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利用民族文化元素设计服装、饰品、工艺品等,通过创意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企业的扶持和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云南的优势资源,用好用活民族文化资源,云南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让七彩云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作者分别系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KPJ202404)、云南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专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