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子里甲边境派出所:“七彩普法”绘就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10:24:39  来源: 云南网

在云南边陲的群山之间,驻守着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子里甲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他们用七种独具特色的普法方式,将法治阳光洒进傈僳族、怒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当火塘的火星溅落进傈僳语的普法故事里,当法治的车轮驶进千家万户时,“七彩普法”的成效与“石榴花”的意境交相辉映,正勾勒出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鲜活图景。

火塘夜话:烟火气里播撒法治火种

傍晚,亚谷村的火塘边,老人木四坡总习惯性地留一个空位给民警李鸿禧。2024年8月,他和邻居因玉米地边界起了争执,火塘边的一场夜聊化解了矛盾。辅警阿开言用傈僳语讲起“三尺巷”的故事,李鸿禧则翻出民法典里的相关条款,火苗跃动间,两家人烤着玉米就把地界重新丈量清楚。“火塘烧着柴,法律暖着心”。火塘里唠出的法治热知识也让木四坡成了村里的“网格员”,他常常把民警教的法律知识翻译成傈僳语,沿着火塘夜话继续讲好“三尺巷”的故事。“七彩普法”宣传服务队成立,火塘普法工作队共开展300余场夜话,让5000余名村民在烤火煮茶间记住了“遇事找法”的道理。当傈僳语的“”字从老人嘴里说出时,在火塘的烟火气里,法治的火种已悄悄生根。

骑行普法:法治车轮驶进千家万户

子里甲所创新打造“骑行普法”志愿服务品牌,将辖区驾驶员发展成为普法志愿者,让驾驶员全天候活跃在全乡7个村寨和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每天清晨,“骑行普法”志愿服务队员都会穿行在泥泞山路上,摩托车后座捆着普法资料,他们把“摆摊送法”“移动课堂”搬到村民的玉米地旁。今年5月份,暴雨冲垮了俄科罗村的乡村公路,骑行队员蹚水过河,给群众讲解紧急避险条款。“以前觉得法律是城里人的事,现在知道暴雨导致房屋受损也能找法科罗村村民普大妈说。

护苗普法:种下小小的法治种子

在充满活力的校园,民警辅警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向青少年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培养“小小信息员”“小小普法员”。今年4月,在五年级的法治课堂上,民警与学生玩起了“模拟警情”,“小小信息员”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成功调解了一起“书本损坏”纠纷,“原来道歉也是法律要求的呀。”课后,阿邓主动给同桌写了道歉信。

双语普法:零距离沟通叩开法治心门

在多民族聚居且语言多样的地区,语言不通常常成为普法工作的一大障碍。为满足群众多元语言的普法需求,子里甲所因地制宜成立“双语普法”宣传服务队,开展“双语”普法系列活动,民警、辅警深入各个村寨,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为不同群体送上“看得懂、听得明、用得上”的法治“大礼包”。在傈僳族、怒族共居的架怒村,双语普法服务队化解了一场因语言误解引发的土地纠纷。因为两个民族语言上存在差异,怒族的坡大爷和傈僳族的曲大爷在双方语言理解上产生误会,普法服务队员用两种语言对照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最终让两位老人在调解书上按下红手印,双方握手言和。语言的隔阂被双语普法服务队巧妙消融,民族团结的基石也愈发牢固。

教堂普法:让法律之光与信仰同行

子里甲所积极推动法治与民族宗教的深度融合,围绕公民权利、婚姻家庭等内容展开宣讲。教堂普法服务队员尝试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在充分尊重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和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党、爱家。

蓝盾普法:以法为盾守护万家安宁

“多亏了你们随时推送的普法视频,我才知道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的钱是可以追回的。”金秀谷村民坡大叔感激地说道。2024年5月,坡大叔的儿子趁其不注意在一款游戏上偷偷充值了3000多元购买游戏装备,得知此事后,坡大叔便及时来到派出所报警,经过民警与游戏公司多次协商,最终将充值款项陆续退回。这支由民警和司法所组成的普法服务队伍,除了线下宣传,更维护着7个村寨的普法微信群,坚持用短视频小案例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志愿者普法:齐抓共管筑牢法治根基

志愿者普法宣传服务队是一支由各界热心人士组成的队伍,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包括政府职工、村干部、护边员、保洁员和普通群众,他们都怀着一颗传播法治的热心,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工作。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普法活动。同时,积极协助民警开展邻里纠纷调解、婚姻家庭调解等工作。自“七彩普法”宣传服务队成立以来,普法志愿者先后参与排查矛盾纠纷36起,化解36起,调解率100%。

暮色中的子里甲乡,和谐甜美。当多民族群众“围炉话法”,当双语普法声回荡在山间,法治与民族团结的种子正在祖国西南边陲,生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是子里甲派出所写给边疆的法治诗歌,更是民族团结进步最生动的写照。

云南网通讯员 字鑫泰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