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共同繁荣发展 >> 正文
刻一张木版画 解码传统技艺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8日 18:05:25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澜沧县大歇场村:刻一张木版画 解码传统技艺

村民创作木版画。通讯员 罗小青 摄

午后,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大歇场村,响起了“沙沙”的木刻声。50多岁的村民周永权正俯身刻板,刻刀起落之间,放牧晚归的场景跃然板上。这位昔日拿锄头的庄稼汉,如今却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版画家”。

大歇场是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因常有往来马帮在此歇脚过夜而得名。少数民族杂居、马帮长期往来的历史,让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多元文化底蕴。木刻版画是大歇场村的传统技艺,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至今村民还保留着在民居房梁和门窗上雕刻绘画的传统。

2018年,澜沧县将文艺培训从城市画室搬到乡村院落,首届绝版木刻暨农民画培训班在大歇场村开课,30名村民放下锄头、拿起刻刀,创作了60余幅乡土作品。此后,培训连年开展,“请进来教技法,送出去开眼界”成为常态,农民画培训基地、木刻创作培训基地相继在此落成。村民们以马帮铃响、茶山云雾、民族欢歌等生活元素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也走出大山,在昆明、上海、北京等地展出,还被游客争相捧作“古道手信”,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收入。

在大歇场,青瓦红墙的民居成了天然展厅,风雨桥廊柱间悬挂着茶马古道系列木刻,“爱情湖”畔的石碑镌刻着木纹样式的爱情箴言。2023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付爱民民族艺术工作室挂牌,新增“大师工作坊”研学课程,艺术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创作,昔日静谧的古村落变身“没有围墙的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写生团师生走进村落,在博物馆对照实物研习木刻,在农家小院与村民切磋技艺,让古老的木刻版画纹样变成了解码传统技艺的“活教材”。

如今,大歇场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产业为基,推动“研学+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大歇场村接待游客1.1万人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76.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230元。(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张婕)

责任编辑:赵津津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