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陇川县: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开出幸福花
“我们讲党和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红色故事,汉语讲一遍,再用民族语言讲一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五用五化宣讲队队员刘永恩走乡串户时,总能用“双语”让政策宣讲既“接地气”又“入人心”。
近年来,陇川县坚持党建领航,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和边境守护全过程,在边境线上打造出富边、稳边、守边的民族团结示范样板。
党建引领,筑牢团结进步“主心骨”。陇川县把党组织建设作为核心抓手,构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级联动体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地,形成全域覆盖的创建格局。建立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在政策宣传、助农增收、纠纷化解、防汛抗洪等基层治理方面优势,让党员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红色纽带”。全县涌现出国家、省、州、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44人、示范单位311个,全社会共创共建共享的氛围愈发浓厚。
产业赋能,打通民族共富“小康路”。“以前住茅草房,现在盖了新房,种20多亩甘蔗,还买了微型车,日子越过越甜!”景颇族村民马扫崩的喜悦,是陇川县产业赋能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通过“党组织+企业+农户”模式,陇川县构建起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党员带头发展甘蔗29.37万亩、蚕桑2.43万亩,同时试种砂糖橘、生姜、土豆等新兴产业,带动各族群众端稳“致富碗”。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较2015年增长127%,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在互促中实现“双向奔赴”。
文化共融,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目瑙纵歌节跳起来,泼水节泼起来,各族兄弟姐妹手拉手!”陇川县通过非遗展演、传统歌舞、手工技艺展示、特色美食体验等十余项沉浸式活动,让传统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每年超20万各族群众在陇川共唱一首歌、共跳一曲舞、共学一门艺,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在这里生动呈现。
固边守土,织密边境治理“安全网”。“当护边员既能巡守边疆、守护家乡,又不耽误田里的农活,每个月还有补贴,这份工作让我觉得特别光荣!”抵边村村民董炮三的自豪,源于陇川县创新推出的“三级包保”“双向挂联”机制。依托“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陇川县投入1.32亿元,打造龙安村、吕良村等一批多民族融居的固边守土示范村,覆盖3个抵边乡镇,惠及2.7万群众,建成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放牛也在放哨,种田也在站岗”成为真实写照,涌现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金木玲、“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一批守边护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