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沧市开展中小学艺术展演展示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双活动”
近日,临沧市举办“牢记‘三好’嘱托,美育浸润未来”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展示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活动。此次活动覆盖全市8个县(区)19所中小学,通过书画创作、非遗实践、文艺汇演等多元形式,推动各族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深化文化认同、凝聚团结力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种子般在青少年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以书画创作厚植家国情怀,绘就民族团结同心画卷。活动以“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美育浸润”为着力点,汇聚展示各民族学生创作的512幅书画作品、114件手工作品及18项动态展示成果。作品创作立足各民族学生的学识认知与社会体验,聚焦中华文化符号共享主题,涌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山河万里、家国同兴》等一批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其中,《中华民族一家亲》以56个民族人物携手共绘国旗的生动画面,直观诠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山河万里、家国同兴》通过长城、黄河等意象,展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交流,通过作者分享、师生互评环节,引导学生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切实将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转化为笔下的色彩与线条,让家国情怀在艺术创作中自然流淌、深度浸润。
以情感共鸣深化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族学生化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解员”与“实操员”,围绕临沧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临翔区幼儿园展示了“中草药育人”特色实践,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五育并举”的有机结合。在各县(区)中小学实践课堂里,傣族造纸的千年技艺在学生指尖鲜活可触,藤篾竹凳的编织纹路里藏着各族工匠的智慧,茶道茶艺的一招一式传递着“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土陶与扎染的斑斓色彩则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包容万象。这些曾停留在书本中的非遗符号,通过亲手制作、亲身讲解、亲密互动的“三亲”模式,学生在捣纸浆、编竹篾、染布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技艺细节,更深刻感悟到“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在此得到生动诠释。活动巧妙将“你和我”的文化差异转化为“我们”的集体认同,这种从概念认知到情感共鸣的转变,让文化认同从书本上的文字内化为血脉中的“基因”,凝聚起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春担当。
以文艺展演唱响团结之歌,鸣奏同心向党的时代乐章。9月28日,文艺展演在沧源县“佤山少年”合唱团与8个县(区)19所学校师生共同演绎的《木鼓与甩发》中拉开帷幕。晚会由“童韵承脉·少年风华”“青春绽放·民族同心”“家国同辉·盛世欢歌”三个篇章组成,将民族艺术与时代主题深度融合。舞蹈《同心跳跃感党恩》以多民族舞步的协同跳跃,诠释“三个离不开”的深刻意义;《民族团结之花》通过服饰、音乐、舞蹈的多元融合,展现“六个相互”的生动实践;诗朗诵《同心向党 筑梦未来》等精彩节目,集中展现了临沧市中小学“五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丰硕成果,引发全场对“四个与共”的集体共鸣。合唱《爱我中华》《祖国有我》的旋律响起时,各族学生手拉手、肩并肩,嘹亮的歌声交织成最美的“团结乐章”,汇聚成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艺术盛宴。(临沧市民族宗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