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临沧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4:49:00  来源: 临沧日报

  原标题:我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新乐章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十四五”以来,临沧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金秋时节,在镇康县竹瓦村的傈僳族蜂蜜养殖基地里,蜂农马学强正在采割蜂蜜。

  “这些年,不少年轻人回来了。”马学强指着山坡上的蜂箱说:“养蜂挣钱,还把各族村民聚到了一起。”

  马学强介绍,竹瓦村整合了周边傈僳族、汉族、佤族等农户的养殖资源,通过“合作社+农户+电商”推动蜂蜜产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增收。

  走进镇康县的村村寨寨,民族团结进步体现在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小路上、一块块被农民擦亮的庭院中、一阵阵饭后一起跳舞的笑声里。

  在镇康县勐堆乡帮东村,昔日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的傣族村落,如今打造出帮东农米、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建成青贮饲料厂、养殖场,加上农家乐和节庆夜市,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边寨;德昂、佤、拉祜等多民族聚居的岔路村红岩自然村,修起了民族团结书屋、文化长廊,建成了坝区蔬菜示范园和特色养殖基地,村民的年收入超过1.7万元,门前三包的自觉已成为“谁家更干净”的比拼;在镇康县赐福彝寨旅游景区,读书沙龙、歌舞展演和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在游客和村民之间轮番上演,书香与歌声让边境旅游长出交融的根。

  建设边境幸福村,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补齐边境村寨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成为我市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泼水节、青苗节、摸你黑狂欢节、火把节……我市各族群众一起庆祝、共享喜悦,共享的文化盛宴与团结和谐。

  当下,“三语”教学正在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如火如荼开展。

  学校里,同学们会说普通话、佤语、傣语,教室的墙上贴着各民族文字。国门小学副校长李瑞芳感慨道:“以前,孩子们怕说错,不敢说普通话。现在,不仅同学们普通话学得好,连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

  清晨的临沧市民族中学,不同民族的学生一同走进教室,翻开同一本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临沧市民族中学副校长沈天华介绍,作为临沧市唯一一所市直民族中学,学校是学业成长的地方,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主题活动等方面,紧扣同心同向,让孩子们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心间,深深种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根。

  “十四五”以来,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累计有328个地区(单位)被命名为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目前,建成27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和主题教育馆,创建20所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广普及,边境村18至60周岁未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少数民族群众全部清零。(赵淑萍 李艳美 通讯员 李丽君)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