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评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理论评论 >> 正文
非遗赋能首发经济 点亮普洱文化消费新坐标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09:43:17  来源: 普洱日报

  原标题:非遗赋能首发经济 点亮普洱文化消费新坐标

  作者:阿朵故烈

  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新体验的首次呈现,创造市场热点,激发消费欲望,引领消费潮流。其关键在于“新”与“特”——新颖的理念、独特的内容、差异化的体验。将非遗元素融入首发经济,不仅赋予首发活动深厚的文化灵魂,更能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出真正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以非遗为魂、以创新为翼,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消费升级动能。

  建议:一是打造“非遗+品牌”联名首发矩阵,让“绝版文化”可感知。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IP,联合国际国内知名茶咖品牌推出茶马古道限定款产品,融合普洱茶香与咖啡风味,配套茶咖制作技艺体验包,实现“一杯茶咖读懂普洱”。邀请彝族刺绣、傣族金水漏印、佤族织锦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携手国内设计师,将非遗纹样植入高端服饰、文旅伴手礼,打造民族时尚首发季活动。

  二是构建“非遗+业态”沉浸式消费圈,让“香遇世界”可体验。在思茅区规划建设“非遗文创首发街区”,引入非遗工坊等首店业态,形成“打卡即消费”的流量闭环。在北上广深杭等城市举办景迈山千年古茶林文化首展,通过复刻古茶树模型、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演绎茶马古道故事,同步首发“茶灵”盲盒、古树茶数字藏品等,实现“展览即营销”。发起征集全国乃至全世界原生态非遗音乐作品计划,打造“听得见的非遗秀场”。

  三是推动“非遗+创新”转化,让“文化遗产”可传承。发起非遗艺术家驻地首发计划,建设普洱非遗数字库,挖掘民族音乐、传统技艺等资源,实现“传统文化即时交互”;推动普洱高品质非遗原创音乐走出去,将普洱独特的非遗艺术从乡村舞台推向全国性专业剧场,提升普洱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联合省内外高校设立非遗创新实验室,定向培养“非遗传承+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计划,帮助其掌握直播带货、IP运营等技能,让古老技艺焕发新风采。

  四是强化保障支撑,凝聚“非遗首发”合力。参照上海首发经济白名单制度,出台普洱专项扶持政策,对非遗跨界首发项目给予相应补贴,对非遗首店落地给予相应租金减免等优惠;优化活动审批流程,实施“首发活动一次报备”制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将“非遗首发”纳入“绝版普洱·香遇世界”城市品牌推广体系,在央视、抖音等平台发起“普洱非遗首发季”话题,开展“跟着非遗去旅行”直播活动,打造“月月有新品、季季有爆点”的城市创新形象。推动“研发、展示、销售”全链条联动,依托普洱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非遗创新孵化基地,为中小品牌提供样品研发、供应链对接服务;依托“云上普洱”“你好,普洱”等平台、栏目,设立“非遗首发专区”,实现“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线上下单”无缝衔接。

  (作者系省级非遗项目大帮腔代表性传承人)

责任编辑:王静姝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