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共有家园丨诗画滇南,好在建水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8:09:38  来源: “今日民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共有家园丨诗画滇南,好在建水

  “好在”是一个云南概念,对于见惯了好山好水好地的云南人来说,能得到“好在”二字评价的地方,必定是私家珍藏、别有天地、令人心痒的。云岭大地,宝藏之地何其多,但若说建水是“好在”的,大约不会有多少异议。

  从昆明向南,澄江、江川、通海、建水、元阳五座小城穿成一条直线,东经102度线穿起了滇南的无数湖泊、坝子、山峦、村落和梯田。建水不偏不倚,北承杞麓湖、南望哀牢山,把高原南方的壮阔山河收纳到坝子里温柔乡。建水有烟火古城、有阡陌田野、有诗书文脉、有水网桥群、有米轨火车,更有抚慰人心的道地吃食。千岁的建水一直鲜活,一直是八方来客落脚的“好在”之地,难怪说是“一家人的建水”。

迎风飘扬 姜力维 摄

  建水的奇妙,绝不只在风景,更在润物无声。在这里,庄重的文庙祭孔礼乐与诱人的用玉米粒计数的炭火烧豆腐可以隔街而存,陶工遵古的专注刻画与驰骋在田野里的滇越铁路小火车联通了古今时光。在城门楼上,“雄镇东南”四个大字,无声地诉说着一千年的边疆往事。学政考棚早已归于寂静的读书声,又在建水一中的晨读中延续着“滇南邹鲁”的光辉。

乐在其中 曹红芬 摄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光环之下,建水的生活反而呈现出松弛感,一派烟火人间。无怪乎古城里、古村里的旅居客都感叹,在小院的和煦春风里,把玩一二紫陶杯盏,读上几句“论孟”,茶几上的桌旗绣着哈尼族的刺绣纹样;日上三竿,还有草芽米线、粉蒸莲藕、西门豆腐、烧卖等着祭五脏庙,这不就是美好生活的具象么?建水并不为“被观看”而建,是为了停歇、栖居、安放而存。在这里,充满了古往今来的“百家故事”,朱家花园的矿商传奇、团山村的张家往事、朱德旧居的峥嵘岁月、碗窑村的青花紫陶、蚁工坊的艺术巢穴、馆驿人家的饮食之道,无不是光阴的痕迹、生活的理解、家风的塑造。

古城烟盒欢乐多 李群芳 摄

  一家人的建水,必然不会是单一的色调。若说建水紫陶上的梅兰竹菊是风雅的,可是建水人偏偏用紫陶汽锅蒸馏极鲜鸡汁。若说建水古城古庙的斗拱琉璃是中原的,可这里的屋脊上偏偏生长出多民族交融的瓦猫。若说建水的古村田园是农耕的,可建水人偏偏在田间修筑了工业时代的地标滇越铁路。你说她是一座高原边城,可她又偏偏旧称“临安”。这就是建水,没有哪一个书面语词能“一言以蔽之”定义她,大约只能用滇人滇语说“建水,好在呢”。

金光穿孔双龙桥 李群芳 摄

  一千年的古城,千年往事,注到心头;一家人的建水,家长里短,皆是人生。“2015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麦约翰浸淫中国文化数十载,他在建水长叹,他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诗人于坚的散文影集《建水记》是从建水的砖缝里长出的一株翠植,和属于这里的本土诗意相得益彰。建水的魔力就在于这种“中国感”和滋养力,她把古往今来沉淀于此的诸多“很中国”的生活方式都中和得刚刚好。无论“六零后”“零零后”,抑或北方人、南方人,都能在这里住下来,各得其所。

  匆匆一暼,建水好在;居于其间,好在建水。(张多)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