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新闻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民族频道 >> 新闻聚焦 >> 正文
指尖技艺“绣”出幸福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 10:12:38  来源: 云南日报-云新闻

  原标题:指尖技艺“绣”出幸福新生活

  时下,已迈入农闲时节,田间地头的喧嚣渐渐褪去,但罗平县马街镇鲁基村哈租彝家的绣房里却暖意融融、热闹依旧。以杨聪粉为代表的彝族绣娘们围坐在一起,正在织布上“飞针引线”赶制最新一批订单。一针一线不仅勾勒出彝家独有的文化图腾,更“绣”出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幸福生活。

  “小时候最爱看阿妈绣衣服,那些漂亮的花纹,像有魔力一样吸引着我,感觉很有趣。”彝家刺绣传承人杨聪粉向记者回忆说,彝族刺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八岁开始学绣花,16岁时就会用缝纫机,从简单的平绣学起,一步步掌握挑绣、贴绣等复杂针法,常常为了琢磨一个纹样绣到深夜。

  为让传统刺绣适应现代市场,杨聪粉不断探索创新,她深入研究彝族传统纹样,提取羊角纹、火焰纹等核心元素,与现代服饰、箱包、饰品设计相结合,开发出文创挂件、家居装饰等10余个系列产品,广受市场青睐。

  在杨聪粉的带动下,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彝族妇女加入了刺绣队伍。2019年,马街镇依托鲁基村委会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彝族服饰刺绣文化,成立了罗平县马街镇哈租彝家民族服饰刺绣专业合作社,注册完成彝族服饰商标“尼帼牌”商标,2024年,彝家刺绣成功申报罗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社辐射带动50余名彝族妇女成为专职“绣娘”,通过订单生产实现年销售额突破20万元,让非遗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以前绣品只能自己用,现在销路好啦,我们在家里既能照顾老人小娃,又能传承老手艺,腰包鼓起来啦,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年轻绣娘张艳敏手中的绣花针不停舞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非遗刺绣正成为罗平县鲁基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幸福密码”,诸多游客慕名而来。一枚小小的绣花针,“绣”出了一幅“产业兴、文化活、村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记者 博达)

责任编辑:杨景涵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