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连日来,贵州、内蒙古、云南等地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各地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具体举措。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刻学习和领会全会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昆明:以赛为媒,做好“体育+”融合文章

昆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环境,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近年来,昆明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以体兴业、传情、铸魂,打造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新平台。

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通海

7月22日,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通海红色印文化体验馆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落户通海。

迪庆州与广西两市签订“三项计划”跨区域协作协议

近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民族宗教委签订《“三项计划”跨区域协作协议书》。

红河县印发方案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红河县民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潘岳: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新华社: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谋划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善用文化之力,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文化推动云南“融”向新阶段

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其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凝聚力量 融而共进

搭建平台,具体化载体渠道,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将在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果的同时,唤起人们珍视珍惜“融”的美好,激发携手共“进”的力量。

善用历史文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思政课”

用文物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故事,用理论研究讲好民族团结的革命文化。一件件文物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记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

//minzu.yunnan.cn/video/003/059/347/00305934730_vw00000000000001_7cb58804.mp4
//minzu.yunnan.cn/video/003/059/489/00305948997_vw00000000000001_39049d0e.mp4
  原标题:一朵绽放在目瑙纵歌场的民族团结之花   2月23日至2月25日,云南德宏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意为大家一起跳舞,参与人员多时上万人,又称万人舞。节日期间,身着盛装的景颇族等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的村寨汇聚到目瑙纵歌场,纵情歌舞。从上空俯瞰,其蜿蜒曲折的队型宛...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故事比比皆是,绘就了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积淀了丰富又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傣族人开始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学习传统文化,在变化与机遇中寻找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方式。
独龙族,主要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全族人口不到一万,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怒江峡谷深处的独龙族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在苍山洱海间,自然美景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开放包容的白族一边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一边汲取着新时代的源泉活水,走上了一条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并举的发展之路。
在巍峨的高黎贡山和奔腾的怒江大峡谷两岸,生活着坚毅勇敢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千百年来,傈僳族人民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新时代的纳西族年轻人们正在续写古老民族的新守护故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新一代的德昂族年轻人正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守护着民族文化,也用实际行动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在茶山深处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的哈尼族人守护着祖先开创的农耕文明奇观,也通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千年梯田里开出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歌舞同踏,共昌共荣,普米族传统文化在活态传承中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强劲脉动,唱响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欢歌。
不管在山这边还是那边,佤族人带着与生俱来的乐观、自信追逐梦想,奔向未来,让流传千年的佤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更多的年轻人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新时代的怒族与怒江两岸的各民族一起,怀揣着梦想,唱响着时代的欢歌。
如今,大山深处的基诺族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淳朴乐观、随性而又勤劳的他们早已将大山敞开,沐浴着国家政策的春风,顺应着新时代发展的方向,与全社会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改善生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阿昌族,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陇川县,少量散居在芒市、盈江和腾冲龙陵、云龙等地以及邻省。阿昌族善种水稻,精于“户撒刀”的锻制。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是中缅边境的一个典型的拉祜族世居村寨。每到旅游旺季,全村人便载歌载舞,带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在一场场国际范儿十足的拉祜原生态音乐盛会中。
云南省昆明市河泊所村,位于昆明市滇池边,全村有2000多人,汉族占到了99%,是云南省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代表。
编辑:杨景涵 王波 设计:陈洪涛 制作:张丽娜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