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云岭新篇章

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构筑,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良好局面,谱写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云岭新篇章。 

“宾弄赛嗨”让孟连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近年来,普洱市孟连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民族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推行“党组织+宾弄赛嗨+X”模式,将这一民族团结互助机制有机融入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全过程各方面,探索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孟连模式”。

临沧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临沧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昭通市“三维协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近年来,昭通市将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学校教育体系,并持续深化社会宣传教育。

昆明市:以节庆为媒 创新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路径

近年来,昆明市以节庆活动为切入点,促进各民族群众在欢快喜庆的氛围中增进认同、精神相依,探索出“节庆热度”增强“铸牢力度”的新路径,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向深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多元一体与民族文学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增进历史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独特的“文以载道”作用。

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云南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怎样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华传统历史观的结合,阐明了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科学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重大问题,是我国各族人民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的科学指引。

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要求

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minzu.yunnan.cn/video/003/070/857/00307085704_vw00000000000001_31472455.mp4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展望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法润边疆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三代守边人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课桌旁的梦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赛在一起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三交集市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网络共创「中华民族一家亲」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古村乐居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七彩彝绣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景迈古茶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建水紫陶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坡芽之歌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腾冲故事
  原标题: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十年系列微视频之开篇
//minzu.yunnan.cn/video/003/059/347/00305934730_vw00000000000001_7cb58804.mp4
原标题:边民富 边关美 边境稳 边防固幸福村里话幸福
  原标题:《誓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这是被称作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的誓词。...
//minzu.yunnan.cn/video/003/059/489/00305948997_vw00000000000001_39049d0e.mp4
  原标题:一朵绽放在目瑙纵歌场的民族团结之花   2月23日至2月25日,云南德宏州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目瑙纵歌节。目瑙纵歌,意为大家一起跳舞,参与人员多时上万人,又称万人舞。节日期间,身着盛装的景颇族等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的村寨汇聚到目瑙纵歌场,纵情歌舞。从上空俯瞰,其蜿蜒曲折的队型宛...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故事比比皆是,绘就了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积淀了丰富又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傣族人开始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学习传统文化,在变化与机遇中寻找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方式。
独龙族,主要居住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全族人口不到一万,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怒江峡谷深处的独龙族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在苍山洱海间,自然美景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开放包容的白族一边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一边汲取着新时代的源泉活水,走上了一条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并举的发展之路。
在巍峨的高黎贡山和奔腾的怒江大峡谷两岸,生活着坚毅勇敢的古老民族——傈僳族。千百年来,傈僳族人民遵循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新时代的纳西族年轻人们正在续写古老民族的新守护故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新一代的德昂族年轻人正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守护着民族文化,也用实际行动成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在茶山深处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的哈尼族人守护着祖先开创的农耕文明奇观,也通过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千年梯田里开出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歌舞同踏,共昌共荣,普米族传统文化在活态传承中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强劲脉动,唱响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欢歌。
不管在山这边还是那边,佤族人带着与生俱来的乐观、自信追逐梦想,奔向未来,让流传千年的佤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更多的年轻人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路,新时代的怒族与怒江两岸的各民族一起,怀揣着梦想,唱响着时代的欢歌。
如今,大山深处的基诺族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淳朴乐观、随性而又勤劳的他们早已将大山敞开,沐浴着国家政策的春风,顺应着新时代发展的方向,与全社会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改善生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阿昌族,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陇川县,少量散居在芒市、盈江和腾冲龙陵、云龙等地以及邻省。阿昌族善种水稻,精于“户撒刀”的锻制。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老达保,是中缅边境的一个典型的拉祜族世居村寨。每到旅游旺季,全村人便载歌载舞,带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在一场场国际范儿十足的拉祜原生态音乐盛会中。
云南省昆明市河泊所村,位于昆明市滇池边,全村有2000多人,汉族占到了99%,是云南省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代表。
编辑:杨景涵 王波 设计:陈洪涛 制作:张丽娜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